俗諺常說一樣米養百種人,人與人之間有著外在或是人格上的差異。人格可以用來解釋一個人面對刺激或改變的不同反應方式,了解一個人的個性,讓我們預測在不同情況下此人的反應和行為模式,幫助我們找到跟家中長者適當的相處模式以及建立良好關係。心理學家依照適應能力的高低將老人分為5種性個特質,成熟型、搖椅型、防衛型、憤怒型及自怨自艾型。
- 成熟型
這類型的老人會用樂觀的態度面對人生,順應人事的變遷,不怨天尤人,不會把老化當成一種限制,反而更積極投入生活,希望可以對社會或家庭有更多的貢獻,在情緒方面也都開朗愉快,勇於嘗試和學習,這些人生活適應良好且有高度自我滿意感。
- 搖椅型
喜愛輕鬆生活,比較依賴他人照顧且安於現狀,期待家人給予精神上的支持和生活上的照顧,甚至經濟上的協助,對於社交興趣不積極,雖然不主動,但其實也不排斥與人交往,還是可以和照顧者打成一片,適當的表達認同與支持,對他們有很大慰藉。
- 防禦型
對於「老」這個詞是抗拒的,拒絕接受老年期自尊的喪失、恐懼依賴他人、害怕別人對他的工作能力懷疑,他們會將生活排得很緊湊以保持活力,藉以消除對老的恐懼。因此在性格上比較獨立,情緒常處於緊張的狀態,對於勝負很在意,而他們希望能得到他人的重視肯定。時常給予肯定可以增加他們的自信心,降低他們的敵意。
- 憤怒型
這類型的長者對於現實常常牢騷滿腹、怨天尤人,把老化的自己看成是被剝削者,將一切的不如意都歸咎於外在。他們的情緒常處於生氣狀態,將不滿直接宣洩,攻擊別人,將別人的過錯放大,處於憎惡的情緒中。他們以自我為中心,對外界事物興趣缺缺,將關心集中於自身。
- 自怨自艾型
與憤怒型相反,他們攻擊的對象是自己,將自己的老化、疾病、生命的無望感和失敗感歸咎於自己。容易出現自卑感,表現出畏首畏尾、容易鑽牛角尖,常常陷入低潮的情緒當中。這類的長者需要家人和社會更多的關心,以免受到刺激時產生傷害自己的衝動。
人不可能只用五種類型就區分,仍然有許多類型的老人們,他們在情感、外在表現、認知和行為上都會有不同的表現,但認識不同人格特質的型態,調整相處態度,尊重不同個性的人,才是有助於照顧者和被照顧者之間和睦協調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