惱人褥瘡發生的原因

褥瘡是因為皮膚受到壓力(或是壓迫),磨擦所導致皮膚受傷甚至深到皮下組織、肌肉與骨頭的情形就叫做褥瘡。褥瘡是長期肢體活動不良的患者(包括脊髓損傷者)、長期臥床、意識不清楚、大小便失禁、有糖尿病或皮膚脆弱、體力衰弱或營養不良的病患常見的醫療問題。

褥瘡發生的原因有下面幾項:

  1. 沒有確實定時替病人翻身。
  2. 約束病人及擺位的方法不正確。
  3. 沒有定時替病人換尿布。
  4. 病人本身怕痛或不願意配合。
  5. 病人有糖尿病或是血液科疾病(如貧血)營養不良、皮膚脆弱或敏感。
  6. 病人長時間受到不適當的壓迫或是磨擦。
  7. 病人有滲便或長期腹瀉致門周圍較脆弱。

造成褥瘡傷口的原因是因為局部皮膚及其下方的軟組織長時間受到壓迫,造成細胞缺氧而壞死的現象。褥瘡傷口形成後的處理非常麻煩,小則拖延數週傷口才會產生癒合,大則會因組織壞死進而併發罹患敗血症、或截肢甚至死亡,不但傷身又造成醫療上的負擔和浪費。一般褥瘡傷口發生的原因如下:

局部性因素,包括:

  1. 表皮垂直壓力:當外界壓力大於局部組織內微血管血壓時,局部循環便會受到阻礙,使得細胞處於缺氧狀態。如果缺氧的狀態持續太久時,細胞就會死亡而造成肌肉、皮下組織和皮膚潰爛。這些易受到壓迫的地方往往是身體上骨頭最突出的部位、例如薦骨、腳跟、手肘、腳踝、髖部及坐骨脊等處。
  2. 表皮水平切力:又叫削力或剪力我們的皮膚以疏鬆的皮下組織與肌肉或骨骼相連,當我們斜躺或半坐臥時,薦骨處皮膚被繃緊而成為一股水平切力,將供應皮膚的血管扯扁,如此也可能導致皮膚的缺氧及壞死。臨床上常見床單未拉平、衣服未拉好所行成的紋路,與皮膚接觸面也亦造成此狀態。
  3. 局部外傷及感染:若不慎擦傷或撞破皮膚易招致感染,使組織對缺氧的耐受力降低,如再加上前述壓力時更可能發生褥瘡傷口。
  4. 局部溫度:局部組織溫度升高使細胞代謝率增高,而降低對缺氧的耐受性。
  5. 局部濕度:皮膚浸潤過度時,組織便得鬆軟而脆弱。造成局部濕度升高的原因多為大小便失禁及局部透氣不良,如穿紙尿褲。

全身性因素,包括:

  1. 年齡:皮膚的彈性及循環因年齡增加而變差,組織對缺氧的耐受力也變降低。
  2. 營養不良:長期營養不良降低組織的修復能力,對缺氧的耐受力,及對感染的抵抗力。
  3. 貧血:貧血使血液輸送氧氣的能力降低,一但循環受到阻礙時更將容易造成缺氧。
  4. 心理因素:有些患者為了獲得住院治療機會或更多的照顧,便故意疏忽而造成褥瘡傷口;另外有些患者則是自我毀滅的慢性自殺行為。

 

資料來源:Taking Care of Pressure Sores, sci.washington.edu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