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已進入高齡化社會,隨著醫學科技的進步,壽命延長了,既是高齡化社會,與高齡相關的疾病或其衍生的問題也就越來越被重視。
跌倒是老年人經常發生的事故傷害之一,各醫院在這方面都是將他列為重要的預防課題。輕者可能只是擦傷、瘀傷,重者可能發生骨折,甚至可能須長期臥床休養,在這樣情況下很容易造成肌肉退化,或因其他併發症而死亡。
據國內外的研究結果,每年老人跌倒的發生率約為15~40%,在台灣依據衛福部國健署「國民健康訪問調查」資料顯示,平均每五位老年人即有一人有跌倒的經驗。而有了跌倒經驗,嚴重會造成長者日後身心靈的陰影,進而自行減少身體活動,由退縮至退化,嚴重影響日後健康,也造成家人沉重負擔。
跌倒的危險因子可分為身心因素和環境因素:
一、身心因素方面:
可能受本身的疾病的影響,造成健康狀況較差、日常活動受限、平衡及肌肉無力,首先要改善疾病本身,
- 血壓、血糖的監測,定時回診,按時服藥
- 配合飲食的調整是必要的,這方面可以諮詢營養師。
- 肌肉、關節有受損,請諮詢復健科醫師,安排復健以改善肢體功能。
健康的問題改善或穩定後,慢慢的可以增加活動量,必能增加體能、體力,再增加其肌力、肌耐力,雖是高齡者,也能在一段時日的訓練後,增加平衡感與反應力減少跌倒的機會。
二、環境因素方面:
根據流行病學的探討,約有1/3的老年人跌倒與環境因素有關。而最常發生的位置在廁所和樓梯。因老年人肢體的弱化,反應較慢,因此,居家環境改善在預防老年人跌倒的措施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常見的環境危險因素如家中傢俱擺設不當,樓梯沒有適當扶手,廚房、浴室地面濕滑、光線昏暗或燈光刺眼、穿著尺碼不合的鞋子,或過長的褲子、裙子等,都容易使老年人被絆倒而發生跌倒意外。
所以在居家方面預防跌倒措施要注意以下幾點:
- 走廊、房間裝置夜燈或壁燈。
- 在平常的活動範圍,需移除障礙物,保持走道通暢。
- 加強浴室、廚房地板的防滑功能。
- 樓梯、浴室、廁所內應設有安全扶手,馬桶採坐式為宜。
- 座椅不宜太低、太高或太軟。
- 衣、鞋需合身合腳,避免太長太寬的裙、褲,鞋子應有防滑功能,避免打赤腳。
- 體力虛弱者適時使用輔助器或輪椅。
- 增加腳的肌肉力量
家人應多給予關懷、鼓勵和陪伴,在家中就能進行簡單的肌力訓練。先準備一張與小腿同高度,有雙邊把手穩固的椅子,利用休閒時間,做左、右腳輪流抬離地面的簡易動作,次數與高度依體能漸漸增加,一段時日的訓練後,再依體能做階段性調整。
護理師 陳玉慧